木種類繁多,如何挑選優質家具成了難題。很多有購買意向的紅木愛好者、消費者常常因為紅木家具市場“水太深”而躊躇。如何判斷一件紅木家具是否精品,有沒有收藏價值?
好的紅木家具有四要素:“材、藝、型、韻”。順利掌握這四點,挑選紅木家具就是小菜一碟了。
紅木家具的選材、用材。
同為紅木,不同木種價格相差巨大。一件選材為小葉紫檀的和一件選材為雞翅木的紅木家具,即使其做工、造型、設計完全相同,但其價格與價值體現卻大相徑庭。
《紅木》國家標準將紅木定義為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樹種的心材。即:只有中間心材是紅木,包裹在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紅木。心材密度高,防蟲蛀,正常使用能保存幾百年或以上。但它的白皮卻不擁有如此優越的物理性能,放久了會被蟲蛀而且會腐爛。
紅木生長周期長,稀缺性導致從木料到成品都價格不菲。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在制作紅木家具的時候往往會把帶有白邊的材料摻進去一起用,之后就用顏料調出與心材相近的顏色遮掩白邊,以次充好。有白邊的紅木家具收藏價值會大打折扣。
選購紅木家具時,如何看白邊?
首先看家具的顏色,紅木制品未油漆前,呈棕色、紫紅、紫黑、黑色。白邊顏色則很淡,接近白色。
其次看外觀及花紋,主要依據為是否有自然的花紋。如果成品顏色過于黑沉或看不出花紋的,一般可確定為非紅木,或摻有白邊。
還可以用強光,進行觀察辨別。白邊一般都在邊角等較為隱蔽的地方,一般消費者肉眼難以察覺,因此在購買時不妨帶上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即使是上了漆還是可以看出來。
制作工藝是體現紅木家具核心價值的元素之一。
例如:榫卯結構、打磨雕飾、木材烘干等,只有與高超工藝技術相結合,優美的造型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有文化,有內涵,有氣質!八嚒钡乃拇蠛诵沫h節:木作工藝、雕刻工藝、刮磨工藝、涂飾工藝。
木作工藝,主要看紅木家具的接口處。觀察家具每個接口的結構是否嚴謹,是否緊密。傳統紅木家具是靠榫卯結構搭建起來的,這正是紅木家具的精粹。舉個例子,坐板外圍有木方去固定它,木方與木方的連接按傳統的做法是使用透榫(全榫),因為木方間的接觸面大,這樣的榫比較牢固而且耐用。
開榫比較考驗木工技術,接口位一定要精準才能在各個部件連接起來之后,接口緊密,基本上看不到縫。相反的,如果開榫技術精準度不夠,各個部件的接口處就會出現虛位,需要用木屑來填補,行內稱之為補灰。所以,紅木家具的接口位一定要仔細看。
木作工藝,還要看家具的拼板水平。拼板要看兩個方面,第一是接口,第二是色差。接口要緊密無縫,接口兩邊的木紋要相近,最好能連接得上,而板的顏色要接近。拼板的最高境界:拼了等于沒拼,多拼拼出獨板的效果。拼板拼得好能大大地增加紅木家具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雕刻工藝,需要觀察雕刻畫面物象是否層次分明、整體協調;物象間距離的位置、結構、比例、形態及各種特征是否準確;層次深淺是否合理、鏟底是否平整,留線是否均勻,有無留疤痕和毛刺;是否手工工藝等。
刮磨工藝,使家具整體達到平滑,可以觀察各部位是否平整、光滑,有無波浪形、有無缺痕,對稱部位是否對稱,線條粗細是否均勻。
要看清紅木家具的真實質量,必須要先看表面然后著重往底面和暗角處看。要摸底面的光滑程度,底面光滑不光滑雖然不會影響到日常的使用,但是作為具有藝術價值的紅木家具每個角落都應該盡善盡美。而且,如果連底面都打磨得非常光滑的話,證明制造商是有認真做事的態度的。最不起眼的角落都做好了,更何況別的呢?所以一樣要摸底面的光滑程度。
涂飾工藝,是整套家具里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采用何種涂飾工藝,不僅取決于工藝選擇,更取決于白坯的用料做工情況適用何種工藝。當然,不管是傳統的生漆、燙蠟工藝,還是現代的擦蠟、油漆工藝,涂面均應平整光滑、手感細膩,無皺皮、漏涂,無劃痕、白點、白棱、流掛、積粉和雜渣等明顯加工痕跡。
作品的形狀和造型。
買藝術品第一感覺是形狀,看它造型是否經典,設計是否協調優美,能否產生一定的造型藝術美感,這直接關系到一件家具的整體檔次與品位。
紅木家具的“型”包括:整體設計是否相稱、上中下比重是否對稱、用料大小是否合理、側方前后是否標準、大小尺寸是否協調、各部件高矮粗細比是否合理、紋飾是否與家具的整體框架和諧統一、整體疏密曲直的形式節奏是否到位等。
依托于形材藝之上的味道。
所謂“神韻”,是和藝、型、材聯系在一起的一種形而上的境界,也是古典紅木家具追求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神韻,在于意會,在于感悟。它是一種形而上的境界,也是紅木家具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識別家具有沒有神韻,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第一印象,美不美?因為,材質低劣、拼湊,難以打造出神韻;造型蹩腳、臃贅,難以形成神韻;工藝粗糙、含糊,則會毀掉神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