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各家居家裝企業相繼公布一季度業績情況,數據還是蠻振奮人心的。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一季度累計銷售額為1980.6億元,同比上漲111.92%。好萊客、皮阿諾、東鵬控股,友邦吊頂等家居家裝上市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最高達328%。熬過2020年“寒冬”的家居行業,似乎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作為所有裝修的最前端,門窗行業的增長勢頭也十分迅猛。近年來門窗企業不斷在展會、賣場等渠道布局發展。2020年,紅星美凱龍賣場新增30個門窗館,同口徑比增長60%,200平方米以上店面同口徑同比增長29%。據貝殼研究院分析,每年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新增潛在門窗需求接近1億平方米;新房市場方面,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7.61億平方米,潛在門窗需求約4.4億平方米。存量剛需釋放,增量消費升級,中國門窗行業真正迎來品類爆發。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門窗行業的喜與憂
從門窗品牌競爭格局看,國內門窗市場仍然呈現而大市場小行業的特點,門窗TOP10企業的市場總占有率不足5%,TOP 30企業的市場總占有率不足10%。從門窗消費需求分析,未來鋁合金門窗和鋁包木門窗將成為門窗零售市場的兩大核心品類,并且消費者對系統門窗一站式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提高。這給了門窗企業兩大啟示,一是要努力做大規模,提高市占率;二是應做到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柔性化定制轉變,為門窗消費者提供智能制造一站式解決方案。

在門窗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信息化程度低、設計與拆單效率低下問題卻讓企業舉步維艱。據調研,目前大部分門窗企業仍以人工拆單為主要生產手段。1個中型規模鋁門窗工廠一般配備3個拆單員,訂單旺季拆單員每天平均加班近4小時,企業每年在拆單人力成本上花費至少28萬。面對個性化的高端設計,拆單員需對圖紙重繪梳理、糾正設計錯誤、配齊工藝物料,也耗費大量溝通成本,影響車間的生產排期。

即使頭部門窗企業,也對工廠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感到焦灼。對這類傳統企業來說,短時間內培養IT團隊是不現實的。他們選擇數字化的方式一般分為幾種:一類是購買云設計軟件,主要解決獲客成單問題;另一類則是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解決成本問題。也有部分規模以上的企業會根據自身情況購買單個系統,自己配置團隊調整系統以適應公司業務的開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都屬于流于表面的“數字化改造”。這就要求為其提供數字化服務的公司,能夠有一站式的服務能力,深度理解前后端的需求。
門窗企業增長背后 三維家實力撐腰
今年4月底米蘭之窗執行總裁陳濤攜團隊到三維家總部調研,雙方就當前鋁門窗行業的數字化升級進行探討交流。陳總表示“我們不是來買藥的,是來看病的”。其語真實反映了大部分門窗企業的心聲——要完成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僅有工具是不夠的,關鍵是找準癥結所在。

(米蘭之窗團隊與三維家CEO蔡志森)
三維家在研發鋁門窗解決方案前期,針對門窗行業做了深入調查,提出關于門窗行業自動化、智能化,及前后端打通的發展規劃。2020年三維家鋁門窗設計版塊正式問世,包含門窗自由設計、一鍵更換樣式、陽光房設計、一鍵下單拆單、一鍵導出CAD、一鍵報價等功能。

針對鋁門窗定制行業拆單痛點,三維家繼續升級解決方案,2021年推出“玄機拆單系統”,運用三維家設計圖精準的數據參數,無縫打通設計與拆單,實現門店與工廠高效協作,訂單審拆一體化,為企業數智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玄機系統直接對設計模型進行拆單,從設計端開始,管控生產風險,規范前端與后端的標準化操作流程。門店確定設計后,執行下單操作、工廠可立馬簽收訂單、審單、收款、輸出生產數據,整個過程無需切換軟件,所有設計調整自動同步,減少前后端溝通信息差。
對比單機版軟件,三維家基于云的軟件可進行持續性技術迭代服務,及時跟進問題且無額外收費;對比側重生產端拆單軟件,三維家設計拆單一體化系統能兼顧營銷端功能,提高設計師、消費者,工廠與門店的協同,降低溝通成本。更重要的是,智能拆單降低企業對拆單人員的依賴,節省人力成本。
目前,良木道、羅蘭西尼、澳威門窗、意群門窗、墨瑟門窗、美之選、歐迪克,歐鉑尼等門窗品牌翹楚已攜手三維家率先進入定制門窗數字化升級紅利期。

門窗行業已經成為家居產業新的風口。門窗行業從業者,始終要記住“深挖洞、廣積糧”,而數字化將是決定企業能走多遠的關鍵。三維家以云設計+拆單系統,助力企業從設計端到工廠端的工作流程效率重構,賦能更多門窗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